交易之家官网 市场热点 查看内容
0

产业人眼中的黑色系:黑色系空军部队信仰之需求差

摘要: 黑色系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残酷绞杀,2月17日夜盘直抵前高3557城下3525处后再回落,受制于文化商品指数的走弱,指数形态走差,盘中反复震荡,但最终仍顽强收于开盘价之上至3488。而据说是螺纹钢库存攀至2014年5月以来新 ...
黑色系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残酷绞杀,2月17日夜盘直抵前高3557城下3525处后再回落,受制于文化商品指数的走弱,指数形态走差,盘中反复震荡,但最终仍顽强收于开盘价之上至3488。而据说是螺纹钢库存攀至2014年5月以来新高,周末市场各种消息不绝于耳,有涨价,有落价,有说环保限产,两会停产的,总之又进入了一个迷茫时间。

其实笔者不反对做空,真的,有的时候当你说服不了对方时,鼓励他满仓空,也是一种支持。黑色系空军部队的很多朋友就是这样的,他们的信仰是出口不好、房地产投资下滑、汽车行业的刺激措施退出需求受到压制、货币不再宽松,市场缺钱等等。

在笔者看来多空本就一家,做空黑色为什么不等螺纹在3800以上,甚至是4000以上再建仓呢?非要从2900、3000、3100、3200这么一路死扛下来,不知道逆势做空,摸顶在策略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容易早爆仓吗?特别是做空铁矿的朋友,为什么不在700,甚至是750以上开始逐步去建仓呢?总比你600、630开始建仓空的安全边际要高吧,笔者挺为这些提前阵亡出局的朋友们、兄弟们感到悲哀的。

笔者倡导的是多空一家,逆势做空要选择合适的边际,交易中最好顺势。如果不顺势,则做好策略,调整思路与节奏,依托技术,在重要的关口如前高等位置下单建仓,而不是无计划、无目的的开仓,特别是方向判断错误时重仓。需求很差吗?

2017年2月17日唐山钢坯破前高3130摸上3170,直抵3200关口,而前高的3557的螺纹是在淡季需求下滑创下的,2月中旬以后市场需求回暖,型材中槽钢春节完后涨了四五百,H型钢也是涨了好几百。笔者更注意到山东钢厂库存情况,连续下滑,不得不通过提价,限制提货量来控制。例如笔者就收到了一条这样的信息:


当然更多得是提价,涨个二三十,三五十的。
 
说实在的需求这个命题就看各自怎么理解,笔者认为需求更多的是来自于市场从业人员对于经济未来运行的预期。需求分终端需求、投机需求(即库存补库需求)。投机需求中还存在一块,是我们从业人员必须考虑到的现在很多公司都在从事着期现结合、期现套利;投资需求中还有贸易商的囤货行为、钢厂的囤货行为、终端用户调整库存周期的行为等,当然出口这块的需求目前暂时不好评论。


笔者今日主要是谈谈大家普遍看空的房地产与基建。

市场上看空房地产的朋友源于不断加码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投机需求的抑制和打压,认为房地产销售降至冰点,则房地产投资也会出现断崖式下滑,至少房地产投资不会出现正增长;而看空大基建的朋友们最核心的论点,公布这么多投资计划,钱从哪里来?哪有钱搞建设吗?特别是政府缺钱,这是公认的,政府债务高企,无非是忽悠市场云云。笔者针对这两方面,谈一下笔者不同视野,不同思维层面带来的不同看法。

首先是房地产,不知道各位读者注意到没有近期有两则新闻,第一则信息则来自于2月13日晚间【30余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争相在长沙“抢地”,最高竞拍达137轮,六个地块成交总价31.6亿元。在近日的长沙土地市场新春首拍中,热点地块再次上演火爆行情,最高溢价率171.8%】;

第二则信息则是来自2月18日早间:开年来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6日,25家企业拿地金额超过20亿,合计耗资1951.63亿拿地;其中12家企业拿地超过50亿。因为春节土地供应减少,所以预期后续房企依然会增加拿地金额,在2016年收获历史上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最大后,房企补充土地的积极性明显较高,即使在调控影响下,各地供应出的土地依然未出现流标等明显降温现象。

笔者一直主张分析任何一件事要一分二的看,要辩证的去看。调控,调控的是什么?调控的是投机、炒作,住房要回归住的功能,而不是投资炒作的标的。既要调控,防止炒地王、推高房价,又要防止金融系统出现系统性风险,要降杠杆;调控房地产,没有说不保障刚需供应。

所以笔者通过这两则消息也侧面印证了笔者的判断2017年房地产的销售火爆情况成为历史,但是完成去库存的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在2016年录得大笔现金后,在库存下降的情况下,拿地的积极性提高,那么再加大开发的意愿也提高。毕竟我们国家还有大量的蜗居一类需要购置住房,改善住房条件,大量的城镇居民、进城农民工要转化为城市居民,需要安居乐业,得有房子。

房地产市场不太可能出现房价暴跌,但刚需阶层的需求也不会被压制,房地产企业再拿地、再开发、再库存不可避免,并且笔者依旧目前的局势更进一步预测,房地产企业未来的融资渠道收紧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继续迎来一波并购、收购,形成一批寡头级企业。笔者依然维持之前的推测,房地产投资按照目前的情况看,不会出现太大幅度的下滑,即使不增长,也是维持一个平稳状态,主要考虑到2016年的房地产投资较2015年还是温和增长的,看目前房地产企业拿地的积极性,下半年的需求也不会差太多。投资还是可以值得期待的,既然都是预期,但是迹象显示预期是向好,而不是向差。


其次大基建政府缺钱,投资规模虽然庞大,但是无法落到实处,中西部地区项目利润回报低,资金参与意愿不强等。是这些所谓的砖家学者所说的内容句句属实,政府是没有钱,是中西部地区穷,经济欠发达,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是会面临着投资项目回报率低,但我就想问下这个截图中所谓自诩为砖家学者的朋友,难道中西部地区就不搞基础设施建设了,就不搞发展了?

笔者倒是想问问,要继续看着华东华南环渤海湾地区经济红红火火,中西部地区、西北地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吗?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国土、美丽的风景就不需要去开发和建设吗?还有数亿的人口不需要更美好的生活吗?打着政府没有钱,没有财力去搞建设的论调的朋友,您是真的了解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吗?了解PPP吗?知道上交所、深交所刚刚出台了文件制度落实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吗?好,如果对这些你都不懂,那就请您闭嘴,听听笔者讲讲中国特有的货币运行循环体系。


四大行上市前的不良资产处理

笔者先说中国四大银行要上市之前,处理其不良资产的四大资产处理公司以及目前不良资产处理的常用方式。

国家于1999年成立了四家直属国务院的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由于资产公司一般是为适应体制转轨或防范金融风险,因此其出资人财政部曾明确表示公司存续期为10年,不良资产处置完毕后即行关闭。 

其中: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银行不良资产;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不良资产;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资产;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对应接收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根据国务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不良贷款所形成的资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

在管理和处置资产时,可以从事追偿债务、资产租赁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重组等活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当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管理和处置资产,在转让资产时,主要采取招标、拍卖、竞价等方式。在这一轮不良资产处理过程中,四大行实现了不良资产剥离,而目前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大家可以自己查一查这些企业的目前的经营状况,有的已经上市了咯。他们现在的主营业务,资产规模,年度净利润等大家都可以去了解一下,要知道财政部是这四大资产处理公司的大股东,当然财政部更是这四大行的大股东,可是大家都知道财政部的财政存款在哪里吗?问问央行吧。 

鉴于10多年来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功运作,近两三年来,各级省政府、直辖市、自治区政府也陆续设立了地方一级的资产处置平台AMC。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还设立了两家,看来这个不良资产的生意还是挺火爆的。
 
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方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采取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有债务追偿、资产租赁、债务重组、资产拍卖、清偿和破产等七大类18种处置方式。
 
资产管理处理中经常要用到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拍卖,包括实物资产的拍卖和债权资产的拍卖。这两种拍卖,通过把要处置的资产,通过评估,委托给拍卖机构,由拍卖机构刊登公告,在适当的场合进行公开拍卖。
 
2、债务重组,在接收的不良资产中,有95%的不良资产是属于债权资产,债权资产处置的方式很多,其中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债务重组,经过债务重组,把负债企业的债务按照债务重组的形式进行一定的减样或者折扣,归还一定比例的现金或实物。说难听一点,债务重组就是打折,赖账。
 
另一种分类方法:针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存量的分类,我们把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正在使用和计划使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按目的分成两种模式:获取现实现金流为目的的模式和获取预期现金流为目的的模式。
 
1、创造现实现金流模式  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竞价拍卖、捆绑出售、整体出售、全额承包、租赁经营和依法处置。它们都是通过让渡手中的不良债权和抵押实物以获取现实的现金流。
 
2、创造预期现金流模式  主要手法有:债转股和不良资产证券化。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将债权转换为股权或债券,以谋求未来的收益。因此,我们将其归类为创造预期现金流模式。

在上面两种方式中,用得最多的还是债转股。

二、债转股模式

债转股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决策,但不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经济状况好转以后,通过上市、转让或企业回购形式回收这笔资金。


其实笔者对债转股,笔者懂的不是特别的深,按照笔者简单的理解就是银行自己或者国家层面再次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银行原有债权债务,实现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笔者关注到最近几大国有银行如工行、建行等都自己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来剥离银行系统自己的债务,规模都是百亿级。把银行的债务剥离了,银行的信用评级、不良拨备等都可做相应的改善,符合央行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后,获得市场化融资,资本运作效率也得到提高。
 
大家都了解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我们企业的流动性、长期性资金来源高度依赖银行系统贷款,而银行的债权人地位使得银行无法约束、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而实行债权转股权后,银行取得对企业的监管权,就能增加对债务企业的约束力度,防止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使得企业的战略决策、投资行为能更多的获得银行的指导、监督,同时亦可保障银行的权益。
 
债转股即降低企业经营债务、降低企业杠杆最终在经济向好时期,企业盈利恢复,企业选择上市,实现银行债务债权的变现。
 
三、PPP模式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主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即公私合营模式。PPP模式因其政府参与全过程经营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PPP模式撬开了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特许服务等方面的渠道,但社会资本对此持有较大疑虑,所以推行了三年,在2016年才显得加速,公开报道如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大量上市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地下管网、垃圾焚烧发电、园林绿化等领域获得了大量订单。

但企业参与建设后,也同样面临着回报率、资产周期、变现等问题,所以2月17日上交所发布的这份为【贯彻落实执《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证监会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16〕2698号)等文件精神,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融资方式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根据《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等相关规定,就推进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笔者认为PPP项目加速落地,PPP资产证券化,将为基础设施的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资金将更多的脱虚向实,支持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共享发展红利。
 
四、国家政策性开发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发起、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在1994年中央政府设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这三家政策性银行均归属国务院领导。

从政策性银行的性质来看,政策性银行不同于政府的中央银行,亦与其他商业银行不同,政策性银行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商业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缺陷,从而健全与优化这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与其他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从资本金性质看,政策性银行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出资或政府参股设立,由政府控股,与政府保持着密切关系。

第二,从经营宗旨上看,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标,而以贯彻执行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为己任。其主要功能是为国家重点建设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及区域的发展提供资金融通。一般包括支持农业开发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贷款,进出口贸易贷款等。但是不以营利为目标并不意味着政策性银行都不盈利,或是都无视效益性,而仅仅是以经营的目标角度来讲,不追求盈利或利润最大化。

第三,从业务范围上看,政策性银行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和公众存款,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提供的资本金、各种借入资金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筹措的资金,其资金运用多为长期贷款和资本贷款。政策性银行收入的存款也不作转账使用,贷款一般为专款专用,不会直接转化为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所以,不会像商业银行那样具备存款和信用创造职能。政策性银行有自己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产生竞争。它一般服务于那些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且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资金回收慢的项目领域,如农业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开发等领域。

第四,从融资原则上看,政策性银行有其特殊的融资原则。在融资条件或资格上,要求其融资对象必须是从其他金融机构不易得到所需的融通资金的条件下,才有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资金的资格,且提供的全部是中长期信贷资金,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商业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有的甚至低于筹资成本,但要求按期还本付息。

第五,从信用创造能力看,政策性银行一般不参与信用的创造过程,资金的派生能力较弱。因为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不是吸收存款,而往往是由政府提供,而且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主要是专款专用,正常情况下不会增加货币供给。
 
笔者为了论证,阐述我们国家的货币流转体系,讲清楚只要是国家层面有意实施的战略意图,就不存在的所谓的政府缺钱差钱,无钱搞建设进行说明,把进修学习的一点金融知识全都摆在这里了。水平有限,望专业人士莫耻笑笔者。最后说说央行管理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五、货币政策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可能大家近期一直关注常备借贷便利SLF与中期借贷便利MLF。特别是2月3日这天央行上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之后,市场舆论四起,说央行变相加息,中国经济进入加息周期,货币政策回归中性,货币收紧等等。但大家可能从来都没有详细的去研究央行的货币政策管理工具。以至于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的跟着呼喊。在央行的货币政策管理工具中有很多武器。说的形象点有的像手枪级,有的像是机关枪、冲锋枪级别,有的则是导弹、核武器级别了。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通常货币政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一类是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亦即宽松政策,如金融危机后美国的数轮量化宽松)。

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所以笔者之前说货币政策是反经济周期的即源于此。

在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主要分常规性工具、选择性工具、补充性工具三类。

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1.存款准备金制度;2.再贴现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选择性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消费者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5.特种存款
 
补充性工具即其他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在上述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1、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2、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中国人民银行常操作的有以下五类:

1、公开市场业务  【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2、存款准备金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中央银行贷款 【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4、利率政策  【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5、汇率政策  【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

笔者记得2014年以前央行在公开市场中的业务是发行央票(中央银行票据),实施资金的正回购、逆回购等,而后面改为常备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二者间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是货币流动性调节的工具,利率的高低是银行金融机构体系获得资金成本的衡量标准,也是未来货币政策观察的窗口指标。
 
 笔者花费大量的篇幅和精力阐述货币与财政,主要是告诉广大对金融行业、货币运行机制不太了解的朋友,亦是与金融圈私募、基金、银行、券商等读者朋友一起交流,在国家意志下,大基建发力,融资渠道、资金投放能力会被削弱吗?也是顺便回应看空基建建设前景的一些朋友。
 
笔者记得很清楚,央行曾为了刺激经济,还实行了再贷款业务,定向向一些金融机构放水。央行在着力调整房地产市场这巨大泡沫时,要求金融机构资金脱需向实,投向实体经济,投向基础建设项目。央行、国家财政部是有能力对经济实现管理的,在宏观审慎的管理原则下,定向实施政策性贷款、再贷款、市场化融资、资产债权化、债权转股权等,实现经济的良好运行是没有问题的。也是为广大读者朋友建立自己观察货币政策的系统,要从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票据业务等进行跟踪,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层面,同时也要了解到货币的供应与流通循环体系、信用扩张等,而不是被所谓的砖家们的言论给误导。

当前我国处于重大的经济变革期,中西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国土与丰富的资源、人口,需要进行铁路、高速公路、通用机场、水利、水电、新兴产业项目、承接产业转移等一系列基础、产业建设项目。而二三线城市的城镇化道路还有较长时间要走,还具有大量的住房刚需阶层。这个黑色系空军部队所信仰的需求差和缺资金搞建设,笔者看来,目前还是值得打问号的。至少目前就唱这个口风为时尚早,需求是否会被证伪,自然通过现货市场的价格会被反应出来。墨菲的蓝皮书《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中不是讲过吗?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向演变、历史会重演。
 
很多读者看到文章如此之长,笔者想说什么也没有明确说出来,是的,文章长,但笔者的观点,想要告诉大家的内容已经在前文中告诉了大家,房地产企业拿地火爆,重点从一线城市已经转向二三线城市,拿地积极性反映了后续投资意愿,不想开发住宅,房地产企业闲的蛋疼,去抢地,储备土地资源啊?至于公布的那么多投资计划,不是很多人说没钱搞吗?这些只是空中楼阁吗?笔者把货币体系与金融方面的关联给大家做了详细的解说,因为金融系统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

涉及到表内表外业务、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涉及到M0、M1、M2等很多概念、还有货币乘数、再杠杆、信用扩张等很多名词说法。笔者这次把最基础的金融知识啰嗦于此,是希望大家明白,钱只是从国家的一只口袋进入到了另一只口袋,货币是购买资产的一个数字化工具,相当于转移支付,理论上货币可以无限制放大,信用扩张,而可生产的商品是有限的(当然不能出现这种情况,否则通货膨胀就特别严重,就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所以要搞基础设施建设一定有很多金融工具、融资工具去支持它,扶持它,不要把表象想的太过于简单。
 
总之笔者一句话,需求好与差,不是多空任何一方说了算,但从种种迹象来看,房地产的投资下滑可能是伪命题,而大基建缺钱更可能是伪命题。从而得出的需求差可能更是伪命题。但这都需要时间去证伪。因为受两会的因素影响,限产、工地开工晚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但是笔者亦看到部分市场需求的启动、钢厂库存、社会库存的下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