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之家官网 活动纪要 查看内容

525日至26日,由上期所主办的“第十三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在上海举行,交易之家作为媒体支持单位参与了由新湖期货协办的“大宗商品期货与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分论坛。在分论坛上,新湖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文胜马总就《中国的期货市场的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做了主题演讲。

马总发言摘要:

1、金融企业创新的核心是实体企业对市场的需求

2、实体经济需要有效的基准定价市场和流动性良好的对冲市场

3、传统贸易模式发生变化,大家更倾向于期货价作为基准价

4、银行仓单融资方面的创新以及风险对冲的创新

5、场外期权运作两年,并创新运作“期货+保险” 模式

6、企业转型的三种模式:大宗商品交易商、大宗商品产业基金运营商、大宗商品的资产管理商

7、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应该注意的五个层面:战略管理、定价管理、风险管理、国际化、期货业务创新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本次论坛,我今天给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中国的期货市场的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近几年,随着市场的不断的壮大,以及市场创新不断地涌出,不仅是期货公司、实体企业,包括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也有非常多的创新来服务实体经济,我在这做了一些总结,和大家做一些交流。

说到创新,核心就是实体产业或者企业对我们这个市场到底有什么需求。在这个需求的基础上,才能谈到创新,实体企业对期货市场最基础的两个需求,第一是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基准定价市场,因为只有有了定价市场,有了基准价,大宗商品的估值体系和基准贸易体系才能建立,很多创新都是围绕着这个来的。   

第二个,是流动性。这个不仅是交易规模,还有持仓的需求。我们拿螺纹钢来说现在市场最大的持仓规模,双边400万张,单边200万手,也就是2000万吨,中国的钢铁产量一年是两亿吨,实际上在我们这个市场,也只有10%的现货总量在市场上。而且这些2000万吨,还不完全是企业的头寸,所以应该说我们市场的深度相对于我们要服务的企业来说,还远远不够。我们有一家企业对冲套保电解铝,他们是希望能够把30%的产能抛到市场,但是算一算,可能也只能对冲到7%~8%,就达到单边市场的10%了,所以说我们这个市场的深度远远不够。

    昨天方主席表示这个市场应该还远远不能满足真正的实体企业的需求,还需要大力发展,我想这两个需求是需要交易所来完善的,一个是有效的基准定价市场,一个是流动性良好的对冲市场,交易所通过平台建设、合约设计、标的物设计、交易设计,持仓、限仓、关连交易等等基础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宽,可能才能达到这个市场的基础需求。

有了这样两个基础需求以后,我们应该说46个大宗商品上市,还是有一些品种,虽然深度有待加强,还是有一部分的品种现货市场已经开使用它做基准定价了,有相当多的企业用它来对冲企业风险。很多企业进入期货市场以后,就出现更多的创新需求,这些衍生需求,比如说企业在大宗商品的定价体系的创新、融资模式的创新、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以及企业运营模式的创新上,都开始探索。   

在过去垄断性比较强的某些行业,有了期货品种以后,期货价格引导的作用,越来越强,比如说这一波的螺纹钢的上涨,钢厂是一天调价500块钱,在现货市场上,如果我们用一个图描述的话,第二天跳空高开500块钱,一个大的裂口。但是期货市场并不这么反应,期货市场可能也就是高开一点,有一个很大的贴水对现货。看到期货这样反应的时候,现货的中下游的定价,肯定是要跟钢厂进行价格的讨论,并不会跟钢厂说的,你定价一天高开500块钱,我就按你的定价去交易,所以这也体现了期货定价体系,大家更愿意以期货为基准价,来进行双方的贸易,显得更加的公平。

    由于定价体系有了基本价之后,融资就有了新的创新。比如说过去的银行,不敢给仓单、货单这样的实物资产很高比例贷款,现在银行是愿意做这些事,银行、期货公司和客户签一个三方协议,只要我贷给你的款,拿一部分出来,在期货市场上把风险对冲掉,我可以更大比例地贷给你,那就是有了基准价,同时也有了对冲的工具。

    在有了第三方仓库的托管之后,银行的资金也更加安全。所以现在除了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以外,包括贸易商、期货公司的子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在市场上以各种手段募集到资金之后,也、大力度开拓这个市场,我觉得这个空间也还是非常巨大的。市场上,同时又出现了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就是不管你原来是场内标准化的期货合约来作为我们对冲的唯一工具,我们市场上也出现了标期、互换、场外期权等等个性化的场外定价工具。

    应该说从去年到现在,场外期权的发展是非常快。新湖已经做了两年场外期权,特别是在农产品上,前年我们在玉米上做二次点价,但是当时在场外期权上,还不能完全自己去复制,我们请了一个美国的团队,每天把我们的敞口告诉他们,他们经过计算以后,告诉我们应该在玉米上如何对冲。

    但是到了去年,我们看一看这个技术,它无非就是一个把波动率算好,然后到市场上对冲的这么一个工作,也可能会产生损失,这个损失原因是我们波动率没有算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还是一个基差的风险,不会有趋势性风险。所以去年我们开始打造自己的队伍做场外期权,于是去年也推了“期货加保险”,这个项目得到了政府、证监会、交易所高度的认可,农业部把它也写进了今年的国务院一号文件里面,农业部规划了五六个项目在全国,来推广“期货加保险”,我想后面,在农产品上的场外期权的这样农产品险,可能会大力开展。

    昨天,我还遇到一家保险公司讲,他们讲能不能推出天然橡胶的价格险,现在保险公司对这个方面也都非常重视。昨天给主席汇报的时候,很多企业也提出需要希望国内尽快上市期权,期权的上市,会有更多的工具,场外市场会更加的丰富,这样企业在对冲风险的过程中才有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供大家来使用。

    有了这些创新之后,我感觉企业的经营模式就开始出新的变化,企业从过去简单的生产工艺的管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转向了以价格管理、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经营模式的转型。有些企业向大宗商品交易商转型,它可能在这个行业里地位就非常重要,下游的中小型企业都不一定自己来做风险管理了,他把中远期的价格都锁了,货也通过他、物流也通过他,是一个大的交易商。实际上中国今天的市场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企业。

    有的企业向大宗商品产业基金运营商转型,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我前两天拜访的一个铜冶炼的企业,他说我们这个公司第一是把上游把控住,中间的加工环节在弱化,另一个强化的是下游,下游不再是销售了,销售仅仅是我们一个方面,我们销售渠道已经建得很好了,现在的贸易量也非常大了,但是我们的贸易不是简单的贸易,是贸易加交易,在上海交易的团队越来越多。实际上,它是向一个产业基金的运营商来转型。

    还有一部分企业,中小型企业,它可能由于实力的问题,但是它对衍生品、对现货都非常熟悉,有一些企业,我们有看到,向大宗商品的资产管理商转型,过去这种简单地生产、卖掉,中间的贸易商搬砖头,或者简单的现货加期货,这种贸易模式都在转型了,我想可能是在今天产能过剩的框架下,我们中国的企业在利用这个的时候,出现的一些积极的变化。

正是因为这些需求,企业内部在用这些衍生工具的时候,我感觉需要注意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就是战略管理,利用价格的趋势来决定公司的战略。   

第二个层次,就是定价管理,我除了原来这种现在现货的定单的定价之外,我还可以创造非常多的模式,比如说把远期的期权放进来,区间价格都能定价了。包括以期货为基准价的,各种灵活的定价环节。

     第三个层次,就是风险管理,我要对冲我的交易。现在企业对冲非常灵活了,有库存的对冲、原材料的对冲、产成品的对冲,在头寸的比例上,以及相似品种的这种强弱品种的分化上,选择一些类似的品种,还不一定完全就是一一对应的这品种的对冲,可能更灵活。把这个风险管理好之后,企业的规模生产可以更好地延续。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规模缩小,或者很多企业倒闭,但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它的规模不但没有小,反而更大了,实现了再一个层次的跃升,进而到创业模式的创新。

    刚才讲到了,我觉得现在在现货产业链很多企业,实际上就是刚才讲的这么几种模式的创新,你要不就在定价上,想方设法去创新,要么就在定价管理、风险管理、融资模式上去创新,我想无非就是这么几个点。包括我们期货公司子公司,只要在这几个点上抓住一个,就是商业模式,所以我想这是这个市场现在目前发生的变化。那么正是由于这些变化,期货市场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创新,当然,我的这些总结可能并不是那么全面。

      今后,我想我们会有多元化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希望商品期权尽快上市。为什么包括我们持仓的深度还是不够?我是觉得跟我们的工具有关,如果光是简单的期货的工具,你要想保证很大持仓的规模,是比较难的,如果说有了期现,有了移仓的工具,基差的交易,有利于长期的战略者或者是企业对更远期的价格进行保值的这种手段和工具以后,我想我们市场的持仓规模,会自然上升。

    现在虽然没有场内期权,但是场外期权、场外合约、场外基差报价交易发展还是非常快的,原油、黄金开出了一些场外市场,可能就是费率要高一些。但是你通过银行,实际上你的资金已经不用去境外了,你就跟它做场外,你可以参与海外的很多大宗商品的交易。

    包括我们有一些期货公司子公司,开出的偶数月合约的这样的场外合同,现在都是奇数月合约,偶数月不是没有吗?你找期货公司子公司去做,他把这个给算好,把基础合约对冲掉,它是可以开出来偶数合约的。由于我们确实没有场内工具,成本是比较高的,但是我想随着做的公司越来越多,互相的竞争,以及互相的合作,慢慢的费率也会下来。比如一笔大的单子来的以后,有些期货公司是可以互相报价,互相来分散这样的风险。

    再一个创新,我感觉投资者结构变化非常大,虽然现在自然人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自然人占比的资金数量已经快速下降,一个是特法,一个是法人,法人的钱、资产管理账号占比越来越大。螺纹钢法人客户的持仓占比80%,但是即使是自然人数量比较多,我们现在的自然人群体应该都是比较专业的自然人群体,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市场的效率是非常高,甚至它这效率都已经不是用波动来解决的,比如说价格的波动,可能现货月波动不了多少,但是可以通过远期的贴水,就给对冲了。所以这样对我们今天做交易、做套保,就有一些新的变化,可能要对这些交易模式、市场特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第四就是国际化,走出去,国务院已经公布现在期货公司设立境外机构,已经不用审批。所以我估计最近可能出去的机构比较多。引进来,昨天早晨方主席已经讲了,就是要打造国际定价中心,要坚持开放,建设国际定价中心,我想可能从政策上,可能更加有利于引进来。现在从海外的市场看,我想在中国就应该打造一个中国交易所、中国期货投资公司、全球投资者这样一个格局,既有利于监管,同时也有利于国际价格的参与。

    第五个创新,就是在期货公司层面上的创新,第一是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这两年,特别是在资产管理业务中的FOF业务,发展非常快,银行现在也利用这个业务大踏步地买入期货市场,我想银行在这里面的体量规模,在这一年中四五百亿,我想是有的。这个业务是中国期货市场市场机构化的一个主要路径,就是现在我们的资管业务,解决了一个在资金问题,风控管理,资金托管、资金交易四个层面的分离,募集可以通过资产管理,你可以有各种的结构,而且资金的来源也可以非常丰富。

    而你的投入和资金来源的客户本身是隔离的,通过银行和券商的托管,通过期货公司的风控,实际上实现了四个隔离,所以这样的组织架构,我觉得还是代表了一个非常科学的设计结构,一定是快速发展。通过资产管理账号,当机构投资者的整体和产业机构的占比、持仓占比越来越大的时候,我想市场的交易行为,也会出现进一步的分化。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账户,如果以后能够提现货的话,我想它会成为产业公司非常好的载体,当然这里,还要解决很多问题,包括税收的问题,但是现在期货公司也在努力,这是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和实体企业进行结合的渠道。

    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业务,我总结现在大概摸索出这么几项业务,一个是叫风险管理中介业务,是子公司客户用自己的钱,把这个钱拿出来,完成对企业一对一的风险管理,比如说场外期权,就是这样的业务。实际上,我有风险,因为我要动用自己的钱了,但是可能我只要有体量、有规模,我的利润会更大。

    风险管理的资本业务,本身是因为我们风险管理子公司做的都是现金,当有一定体量的时候,再加上本身你的母公司、期货公司是个金融机构,银行业愿意参与,这个时候,就是能够比较好地开展起来。

    风险管理贸易业务,就是在现在的大宗商品贸易里面,逐步地创新一些贸易方式,从现在转向现货加期货,再转向贸易加期货加期权,我想这个后面会有很大的空间。

    风险管理的合作业务,就是合作套保,我们去年也和很多企业合作开展了这样合作套保的业务。

    风险管理的主动业务,这可能是期货公司的子公司的一种自己主动管理的一些业务。

还有一类市场的创新,就是市场上会出现一些大宗商品的交易商,我定义就是现货市场对满足市场对某类资产或金融工具的交易需求。

价格:就是把一个随机的价格,能不能转化为一个特定时间段或者时间点上的价格,时间:就是把不同的时间周期,或者某一个点上的时间进行转换,比如未来的货,我今天卖,今天的货,卖到未来。流动性:就是把现货的流动性和衍生品的高流动性以后转换。风险:把整体风险切分,分散集中风险,数量化整为零,或者化零为整。当五大职能充分实现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个小中心,相当于的中小微的企业,会通过这个交易商,来进行现货的流转。

    那么银行也开始创新了,先贷后押,套利贸易的支持,场外产品的清算等等,现在银行业开始在创新。

    再一个创新,我觉得大家要关注,现在公募基金在大宗商品ETF上,现在已经有八个产品了,在证监会网站上已经挂出来,准备发行,就是基金公司在上报的,我觉得这些基金刚好又赶上我们现在大宗商品这个位置,如果说大量这样的基金产品上市,市场又比较配合,可能对改变投资者结构,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启迪。

    所以总的来看,所有的这些创新,都将进一步促进期货市场对实体企业两个基本需求的满足,同时也将促进期货市场对实体企业衍生需求的满足,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实体企业转型升级,谢谢大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易家网  ©2015-2023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 豫ICP备16010300号